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当地旅游 > 旅游详情

《株洲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出炉,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要突破1300亿元 “千亿级”风口,“诗和远方”在哪里?

来源:株洲日报记者 刘芳
发表时间:2019年12月06日
景区介绍

文化+旅游,成就了网红城市长沙。株洲文化元素+旅游,是否也能碰撞出别样的精彩?数据显示,2018年,,,,,位列全省第3位。文化旅游业已成为株洲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株洲文旅融合有何优势?如何转换思路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株洲的诗和远方在哪里?日前出台的《株洲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给出了清晰的时间表和任务图:力争2025年全市旅游年接待总人数超过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300亿元。【现状】 五色株洲发展不均旅游输出大于旅游输入近日,酒埠江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这也是我市继云峰湖旅游度假区之后第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事实上,类似的旅游资源名片,株洲还有不少。湘江风光带景区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株洲被授牌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炎帝陵正全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普查,株洲旅游资源单体共有1412处,涵盖了国家标准中的8大类、31个亚类、107个基本类型,类型齐全。株洲不仅有山水风光,还有人文古迹。据统计,全市各类文物景点有2400多处,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200多项,其中国家级2项,已依托炎帝文化与醴陵釉下五彩瓷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出两大文化创意产业系列品牌。但是,这样的先天优势,后天并未发育完全。株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品位和特色,旅游区位也十分优越,目前已开发的也有几十处,但开发程度较低,缺乏亮点、精品项目,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市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株洲市旅游资源形成古、绿、红、蓝、橙五色系列为主的旅游景点及景区,但除了炎帝陵、云阳山、酒埠江、神农谷等少数高品质资源外,我市的垄断性资源较少,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缺乏旅游精品项目,组合产品优势不强。主要表现为其他大部分旅游景点的开发都是各自经营,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彼此间缺乏有机联系和整合,尚未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和市场共享的旅游系统,导致吸引力不高,游客停留时间短,直接影响全市文化旅游的整体效益。由于旅游宣传和促销力度不足,导致株洲旅游输出和输入人数比例为9:1,今年前11个月,接待来株洲的游客仅1万多人。株洲中联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邱克礼说,来株洲的游客大多是由单位组织、旅行社组织或亲友介绍而来,而他们来株洲之后,才知道原来株洲也有这么美的地方。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争中,株洲落后于周边的长沙、湘潭和井冈山、吉安等城市,而在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中缺乏创新,同质化竞争日趋剧烈,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定位】 构筑一核一极两带五区实现一县一品旅游,已成为当下大众热衷的一种生活方式。对株洲文化旅游业来讲,挑战与机遇并存。株洲文化旅游产业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市文旅广体局推广交流科副科长李立华介绍,资源优势是保障,清晰定位是方向。要找准定位,才能挖掘优势,精准发力。《规划》明确,要以炎帝文化、工业文化、创意文化、红色文化为核心,打造全球炎帝文化体验圣地、全国知名工业旅游目的地、中南地区创意文化旅游示范区,通过文化旅游的带动,将株洲市建设成为国家旅游休闲城市、国家公园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根据株洲文化旅游资源实际情况,《规划》还进一步明确,要促进文化、旅游与科技、体育、工业、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全面构筑一核一极两带五区的发展格局,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一县一品。一核即城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聚核;一极即炎陵县炎帝陵祈福祭祀生态旅游增长极;两带即湘江人文休闲旅游创新带、106国道自然景观与平汝高速人文景观发展带;五区为城区工业文化和创意文化旅游休闲区、城郊农耕文化休闲度假区、醴陵市陶瓷烟花文化主题体验区、攸县地质文化和康养文化旅游区、茶陵县红色文化和茶祖文化旅游区。一县一品,则分别为天元区重点发展演艺娱乐、芦淞区重点发展商贸服饰航空文化旅游、荷塘区重点发展农耕休闲文化旅游、石峰区重点发展工业文化旅游、云龙示范区重点发展动漫创意旅游、渌口区重点发展乡村体验文化旅游、醴陵市重点发展陶瓷烟花文化旅游、攸县重点发展地质文化旅游、茶陵县重点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炎陵县重点发展炎帝文化旅游。根据定位,《规划》还制订了工业文化、古城古镇文化、陶瓷文化、红色文化、研学旅、休闲康养、乡村文化、商贸文化八大旅游产品系列,设计了工业文化、祈福休闲度假、创意快乐体验、城市观光、研学、古镇书院文化、红色文化、自驾旅游8条株洲市域旅游精品线路,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要素集聚集群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拓展旅游深度消费。【发展】 完善产业链,丰富旅游内涵在李立华看来,伴随着经济的调整和消费需求的改变,要想把吸引来的游客还能留下来,还得完善产业链、丰富旅游内涵,需要产业联动发展。机遇面前,株洲文化旅游产业链,如何强,怎样补,往何处延?《规划》从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给了蓝图。强链 加快景区提质升级,打造融合发展新格局。提升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智慧景区,挖掘云阳山的宗教文化和茶文化,加快炎帝陵、云阳山国家5A级景区创建;凭借酒埠江的水体优势,大力发展水上运动项目;完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发展创意、动漫、数字电影、游戏软件基地等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将其打造成湖南乃至中南地区爆款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等。补链 培育优势文旅产业,提升融合发展新动力。如在艺术陶瓷产业方面,推动生活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生活化,以醴陵陶瓷谷为中心,加快建设和完善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醴陵窑考古遗址公园、釉下五彩陶瓷博物馆,推进釉下五彩旅游发展、釉下五彩研发推广、釉下五彩产业开发、高档艺术陶瓷卫浴用品生产等项目建设等。延链 开发文旅融合产品,打造融合发展新业态。加大非遗文化旅游产品的挖掘,加快文化旅游与非遗文化对接,将非遗项目融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之中,提升非遗与民间文化、旅游观光业的结合度。鼓励采取项目+传承人+基地传承人+协会公司+农户+合作社等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旅游区。挖掘炎帝陵祭典、云阳山南岳宫庙会、阳升关庙会、花炮祖师李畋祭典等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利用独特文化风俗资源,开发系列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感叹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加大走出去的宣传力度,而企业的力量有限,应该由政府组织牵头到外地做推介。邱克礼说。对此,《规划》明确,要构建立体营销网络,做好传统营销宣传,宣传五彩株洲,华夏福地的文化旅游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树立体现全球炎帝文化体验地、全国知名工业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IP;强化新媒体营销,建立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实现信息化、大数据、精准化的全媒体推广,形成线上+线下专业化、品牌化营销模式,集中推介株洲旅游品牌和文化旅游产品。在所有产业中,人永远是核心,对围绕人的活动开展的文化旅游业来说,更是如此。《规划》指出,要建立株洲市文化旅游人才库,依托湖南工业大学和省职教园相关院校,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筹建一批株洲市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探索适合株洲市当地实际的导游管理体制,出台导游职称制度、职级、服务职能与报酬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吸引本地人、国内外旅游达人和资深驴友等来株洲旅游做导游,为株洲旅游代言,健全导游、领队进入和退出机制,增强导游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相关链接】株洲古、绿、红、蓝、橙五大特色资源古即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资源;绿即以神农谷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云阳山国家森林公园、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红即以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纪念馆、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蓝即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清水塘工业遗址和醴陵红官窑为代表的工业科技旅游资源;橙即以方特欢乐世界为代表的快乐体验旅游资源。